新能源汽車新賽道已開啟,車企全面擁抱電動化、智能化,“雙芯”——電芯和芯片的供應緊缺或成為影響銷量的關鍵因素;動力電池新勢力快速成長,跨國車企巨頭自產電池提速,二三線品牌也在加速追趕第一梯隊企業,動力電池全球競爭格局未來或迎來較大變數。
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53.3萬輛和51.5萬輛,同比分別增長3.2倍和2.8倍;新能源乘用車在整體汽車市場的滲透率為8.6%,較2020年5.8%的滲透率明顯提升。
在動力電池方面,中汽協數據顯示,今年一季度我國動力電池產量達32.8GWh,同比增長296.5%;銷量達23.9GWh,同比增長201.0%;裝車量達23.2GWh,同比增長308.7%;共有48家動力電池企業實現裝車配套。
另據電池網統計,2021年一季度,以寧德時代、比亞迪、國軒高科、中航鋰電、蜂巢能源、保力新等為代表的動力電池企業相繼公布了20多個動力電池相關新投建項目,整體投建資金高達1600多億元,建設年產能超過350GWh。
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市場景氣度高,帶動電池材料“漲”聲四起。于清教舉例說,1月初,電池級碳酸鋰價格還不到5.5萬元/噸,目前均價已超9萬元/噸;目前國內動力型優等品磷酸鐵鋰均價約4.8萬元/噸,而在1月初均價還不到3.8萬元/噸。
“鋰電池應用細分市場也值得期待!”于清教介紹,儲能、電動工具、電動兩輪車領域的增量可期。
來自EVTank、中國電池產業研究院、伊維經濟研究院的數據顯示,2020年全球儲能用鋰電池出貨量為28.5GWh,同比增長35.8%。其中,2020年,中國包括通信基站儲能、家庭儲能、電力系統儲能在內的儲能用鋰電池出貨量為14.2GWh,同比增長65.1%,遠高于全球增速。預測到2025年,中國市場儲能用鋰電池出貨量或將達到60GWh,五年的復合增長率將超過33%。
在電動工具領域,2020年,全球電動工具用鋰電池的出貨量達到20.2億只,同比增長幅度高達19.5%。今年一季度,國內電動工具用鋰電池企業訂單飽滿,國產電池替代提速。
在電動兩輪車領域,2020年,中國電動兩輪車總體產量為4834萬輛,同比增長約27.2%,目前累計保有量已達3.4億輛。其中,中國鋰電版電動兩輪車的產量達到1136萬輛,總體滲透率達到23.5%,同比增長84.7%。預計到2025年,整個鋰電版電動兩輪車的市場滲透率接近60%。
電池新能源行業發展趨勢預判
一、新能源汽車新賽道已開啟,車企全面擁抱電動化、智能化,“雙芯”——電芯和芯片的供應緊缺或成為影響銷量的關鍵因素;
二、動力電池新勢力快速成長,跨國車企巨頭自產電池提速,二三線品牌也在加速追趕第一梯隊企業,動力電池全球競爭格局未來或迎來較大變數;
三、動力電池行業進入新一輪投資擴產小高峰,設備、材料領域率先受益,全產業鏈掀起擴產潮,但經過上一輪的深度洗牌,投資擴產主要集中在頭部企業中;
四、電池新能源行業跨界投資目前已相對理性,但隨著下游需求市場的擴容,未來肯定還會吸引更多具有資本與資源優勢的巨頭入場;
五、本輪電池材料價格普漲,是由于供需錯配、全球貨幣超發等影響,預計漲價仍將持續,但漲幅會有所放緩。以磷酸鐵鋰為例,近半年來市場滲透率明顯加快,成本低與高安全性是關鍵因素,如果價格漲幅過大,成本優勢不再,市場需求也將放緩;
六、目前能實現動力電池裝機的企業不到50家,且裝機量排名前三的企業占據7成以上的市場份額,前十企業占據了九成以上市場份額,動力電池市場競爭太過激烈,但儲能、電動工具、兩輪電動車、智能家居等鋰電池細分市場正開始快速上量,值得關注;
七、在電池新能源領域,“中國市場國際化,國際市場中國化”這一趨勢日益凸顯,中國憑借完善的供應鏈優勢、成本優勢、規模優勢,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正持續強化。但是,海外投資需謹慎,因為不確定因素較多,除了成本因素,還有地緣政治、疫情控制風險、環保、回收等;
八、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日漸提升,快充模式和換電模式將迎來快速發展期,相關企業已提前布局:到2025年,國家電投計劃新增投資持有4000座換電站,中國石化也宣布將布局5000座充換電站;
九、以財政補貼為核心的汽車促消費政策已接近尾聲,新能源汽車產業已開始由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轉換,產業配套環境、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,動力電池回收、新能源汽車后市場規范等政策亟待完善。
惠州精惠儀器設備有限公司
Copyright ©2021 惠州精惠儀器設備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備案號:粵ICP備17118258號
技術支持:誠意科技